特别是近两年,新增投产分别达到3424万、5306万千瓦,2017年底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超过1.3亿千瓦,光伏发电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实现平价上网。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成各类太阳能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共计约5300兆瓦,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
正是凭借技术突破,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在全球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占有率,2014年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全球市场占比达到15%,2015年达到26%,2016年达到48%,2017年稳定在40%左右。目前,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公司下属的10户一级企业均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相关领域,累计完成投资约40亿元,形成了除生产多晶硅料以外的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单晶拉制、多晶铸锭、晶硅切片、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建设、逆变器、变压器等。如今,加大创新力度,占领技术制高点,已成为我省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共识。这一成就再次证明了隆基绿能在单晶硅电池领域的领先技术。截至2017年底,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已建成光伏电站项目发电功率共计约750兆瓦,其中已经建成的大型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约650兆瓦,已建成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约100兆瓦,累计发电量达6亿度。
该公司研制的单晶钝化发射极后接触(PERC)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6%,创出了世界最新纪录。2012年,受国际市场影响,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低迷,光伏企业步履维艰。而阳光电源从零起步,见证两次金融危机,穿越多种能源品类的博弈与油价的跌宕,经历逆变器行业最惨烈的竞争,也跨越过光伏行业数次最黑暗的艰难时刻。
特别是在2018年政策与市场大幅变动之下,如何定位自己?汉娜阿伦特曾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中说道: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人如此,企业又何尝不是?几代阳光人的记忆从1997年起步,从安徽发轫,而后步步为营、不断创新与发展,如今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也是海外储能市场拓展最快的光伏企业之一。除了传统的集中和组串逆变器,阳光电源涉及储能系统、风能变流器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业务。曹仁贤曾表示:不管产品怎么变,阳光电源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不变。
事实上,光伏行业几乎每年都有行业变动和洗牌,对于企业而言,必须着眼长远,贵在坚持,投机和过度营销都没有持久生命力。我们最直接的压力来源于客户的要求,而这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压力。
5、阳光微电网、能源互联网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示范项目。2、阳光储能系统首次进入日本高端市场,12MWh储能调频项目在美国成功投运。颇为难得的是,以十年为周期,熙熙攘攘中,阳光电源成为老牌光伏企业中唯一一个持续多年都实现盈利的企业。3、由阳光电源牵头成立的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落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根据阳光电源的判断,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如印度等电力需求缺口拉动光伏装机需求的提升。无疑,过去20多年的专注于创新,也使阳光电源成为一家真正以技术为驱动的上市公司。2017年:1、阳光浮体工厂投产,采煤沉陷区变身190MW的全球最大漂浮电站。4、阳光电动力成功配套一汽、众泰、华晨、御捷等知名车企,发货量较上年增长4倍。
20多年里,大浪淘沙之下,有的企业倒下,有的企业崛起。阳光电源作为国内品牌逆变器企业也正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的开拓,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7财年,阳光电源实现营收人民币88.8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10.2亿元,同比增长85%。在SNEC2018展会上,阳光电源便携七大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六款重磅新品重磅亮相。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着清洁电力转换技术需求,适当地延伸周边的市场协同产品,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这是坚定的、雷打不动的。截至2017年底,阳光电源逆变设备在全球累计装机超60GW。无论从过往业绩还是行业地位来看,曹仁贤与他领导下的阳光电源如今已足够成功,笔者曾分析这得益于其高度的专注、不断的坚持、精益求精与永远的创新。曹仁贤曾经向熟悉的媒体表示:无论行业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修炼和提升自己。关联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将进一步提升了这家老牌新能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彼时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只有不到30人。
而其对未来的信心,很多大程度来源于深入参与产业发展的经历和对产业及专业化的深刻理解。说白了就是要自我加压,自我较劲,自我迭代发展。
为何有的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阳光电源的答案是专业化建设:聚焦在某个领域发挥自己专长,让广大客户理解专业化带来的价值,再辅助配套能力、学习能力和为客户服务理念,才有机会长期为客户服务。如今,在企业步入第21个年头,在行业发展面临新变化的背景下,阳光电源也步入新的征途。
国内储能市场即将爆发, 海外项目的经验积累将为公司奠定极大的先发优势。我相信,深刻理解行业,耐得住误解,熬得住寂寞,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是以产品创新来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进和过度传播。
阳光电源曾对外表示,这一设计理念并不是企业战略上的保守姿态,而是真正为客户服务的务实策略。而就在2011年,当整个光伏行业开始进入低谷的时候,阳光电源却凭借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产品的优势竞争力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稳健发展,并在这一年完成资本市场融资。阳光电源的研发创新始终抓住新能源发展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海外市场将成为阳光电源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当全球最大的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迈入第21年的发展节点,其也和中国所有的光伏企业一样,面临新的命题和挑战。迈上新征途光伏产业发展20余年,阳光电源清晰地定位了自己的优势,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黑鹰光伏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底,33家核心的光伏上市公司拥有授权专利合计约为11000项,其中仅有6家企业授权专利达到600级,阳光电源便是其一。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阳光电源总资产实现了稳定的增长,毛利率控制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为健康的区间。
阳光电源的多元化也是协同多元化,例如储能、新能源汽车、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等,都围绕着新能源电力展开。竞争者给了我们压力,也给了我们动力,但在曹仁贤看来,最大的压力还是要修炼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
如下表所示,2017年阳光电源累计获得专利权737项(申请专利1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249项,同比2016年均实现大幅增长。此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2014年,阳光电源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设计理念。研发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极为关键,但它也从来不是易事。特别是近年来逆变器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研发的环境也越来越严苛。
20多年的专注与坚持,让阳光电源在过往的残酷竞争中实现了多次跨越:效率从90%提升至99%;价格从十几元/瓦降至0.3元/瓦以下;率先解决了低/零电压穿越、拉弧检测保护等问题;扛过上市初期就遇到的市场漫长的黑夜,逆变箱从笨重的二十尺柜缩减为十尺柜,全球首款整机IP65防护的户外集中逆变器并增加了许多额外功能;全线逆变器效率率先突破99%这些行业的里程碑式的进步,绝大多数都出自阳光电源。随着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必须在在适当的时机对定位进行微调与优化。
差异化定位对于身处光伏产业的任何企业而言,市场竞争的压力与企业经营的艰苦都不可避免。2018年一季度,阳光电源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36.76%。
阳光电源过往的成功,一大原因正是始终与客户站在一起,不断加大对服务能力的投入,即使在2012年行业寒冬期,也没有降低服务的标准。过去多年里,阳光电源一直稳坐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头把交椅,发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